近年来,蚌埠市抓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重要契机,深入挖掘蚌埠红色资源,陆续摄制了8集党史题材系列文献纪录片《淮畔烽火》,先后获得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纪录片类三等奖、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三等奖、安徽省“五个一”工程奖、全省党史部门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该纪录片现已成为蚌埠市党史宣传教育的一个品牌,陆续在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安徽先锋网、安徽卫视、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播出、推送。
精选题材,找出最有含金量的红色资源。组织党史专家经过反复研究,决定以《淮畔烽火》为总片名,以一条河(淮河)、一座桥(津浦铁路淮河大铁桥)和一座城(蚌埠)为主线,紧紧围绕百年党史中与蚌埠有关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以《星火初照》《风雨长淮》《淮畔航灯》《珠城春早》《剑指江南》《三进淮上》《烽火家书》《黎明密战》为分集题名,具体展现从1926年蚌埠地区第一个地方党组织——中共蚌埠特支成立,到1949年红旗插上小南山,这20多年间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深挖内涵,提炼最能打动人的红色精神。在注重展现主题思想的同时,每集都深入挖掘、提炼最能打动人的红色精神。如:在《星火初照》中,通过感人事迹彰显王亚箴烈士“职务越高越要以身作则”的廉洁风范。在《风雨长淮》中,陈履真面对敌人最后疑问:“现在放你出去,你要干什么?”他响亮地回答:“干共产党!”。在《烽火家书》中,把胡孟晋家烈士“为国为民舍家奋斗、不做金钱奴隶的情怀”透彻展现。在《三进淮上》中,既讲述了彭雪枫过人的军事才能,又通过彭雪枫卖马的故事讲述新四军与群众的军民鱼水情。
广采博收,搜集最具表现力的素材资料。摄制组先后赴北京、上海、南京、河南、江苏、湖北、安徽等30多个市县,行程2万余公里,先后采访到朱务平之子朱兴礼、张漫萍之子赵彭生及弟弟张映雪、彭雪枫之子彭小枫、张震之子张小阳、罗会廉之子罗承廉等,找到了张叔友烈士狱中诗抄、胡孟晋烈士的15封家书及工作笔记等第一手珍贵资料。
悉心打磨,展示最有感染力的音像语言。首先是精心撰写解说词,每集解说词都要逐字逐句进行推敲、修改数10遍。其次是注重同期声的运用,使角色的心理活动和意象更加丰富,语言语境更加符合主题。为此,有的情节甚至反复拍摄录制40余遍才满意收工。再次,是在背景音乐选择上下足功夫,如为了与《三进淮上》所表达的主题搭配,数次更换背景音乐,直至使用效果最好的新四军军歌才罢。最后在配音的选择上认真打磨,仅《烽火家书》配音的就更换了数十次。
严格把关,呈现最具可信度的历史画面。为了让故事符合历史事实、画面契合历史情境,从策划、拍摄、剪辑到最后评审,全程邀请党史专家参与。拍摄过程中,先后采访了原南京军区政治部研究员吴克斌、夏继诚和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施昌旺等专家学者。每集都请市委相关领导审看,重点纪录片多次送上级有关部门审看,把好影片政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