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传真
媒体传真

纪念抗战胜利七十五周年①淮河阻击战

发布时间:2020-09-18 10:52 来源:蚌埠日报 作者:李茂峰 阅读次数:次 

20200828日    蚌埠日报

◆编者按

  地处千里淮河与津浦铁路干线交汇点的蚌埠,向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蚌埠人民肩负起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历史重任。蚌埠沦陷之初,素有“淮上健儿”之称的沿淮人民不畏强暴,自发组织起来,保家卫国,他们袭击日军据点,破袭交通要道,抵抗日军“扫荡”,取得了火烧天河桥、夜袭老西门、伏击淮河日军船只、击毁日军坦克等辉煌战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八路军是这场民族战争的中流砥柱。蚌埠是华中敌后持久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战场,彭雪枫、张爱萍、张震将军等在这里留下了烽火征战的身影……据不完全统计,1937年到1945,蚌埠地区付出了6万余人的巨大人口伤亡和1.3亿元(1937年价)的巨额财产损失,蚌埠人民用血肉之躯为赢得这场历史性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为了让读者了解蚌埠地区抗日战争的历史概貌,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即日起,《档案解密》推出“纪念抗战胜利七十五周年”系列文章。

 

  193822,蚌埠沦陷。蚌埠沦陷之时,淮河两岸成为英勇不屈抗击日军侵皖的主战场。中国军队于学忠、张自忠部率先在淮河北岸大堤小蚌埠两侧,打响了全面抗战初期的著名战役淮河阻击战。在20天时间内,共击毙日军3000多人,顽强地将日军阻击在淮河南岸,粉碎了南北两路日军合围徐州的战略企图,为台儿庄大捷创造了有利条件。

蚌埠、怀远的沦陷

  1937年底,日本侵略军在攻陷上海、南京后,开始实施打通津浦路的作战计划,其上海派遣军第十一、十三师团等部陆续北渡长江,准备与北路日军遥相配合,南北突击战略要地徐州,以图沟通华东、华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为阻遏日军的攻势,粉碎其作战计划,驻守津浦路沿线的中国第五战区部队依照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订的“东面要保持津浦铁路、北面要保持道清铁路,来巩固我武汉核心基础”的战略方针,在津浦路北段实施攻势行动,在南段实施防御作战,并于次年2月初根据敌我态势,进一步明确提出以下作战方案:“战区决对津浦南段之敌,拒止于淮水以南地区,由其侧方连续予以打击,渐次驱除肃清之。同时巩固鲁南山地。对津浦北段及陇海东段,取侧击之势,牵制敌之南下或西上,以拱卫徐州。”

  19381月中旬,已渡过长江的日军第十三师团由滁县沿津浦路北犯,在张八岭、岱山铺等地即遭刘士毅第三十一军等部节节抵抗。在后续部队的支援下,日军于118日攻占明光,30日攻陷池河镇。池河失守后,第三十一军西撤定远、凤阳一带。日军即兵分两路:主力由明光沿铁路正面北趋临淮关,侧翼由池河镇、三和集、红心铺、燃灯寺西攻凤阳、定远,对津浦路与淮河交会处蚌埠取包围态势。21,临淮关、凤阳、定远陷落;22,蚌埠及淮西要地怀远沦于敌手,淮河阻击战就此展开。

 

  1937年底,日本侵略军在攻陷上海、南京后,开始实施打通津浦路的作战计划,其上海派遣军第十一、十三师团等部陆续北渡长江,准备与北路日军遥相配合,南北突击战略要地徐州,以图沟通华东、华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为阻遏日军的攻势,粉碎其作战计划,驻守津浦路沿线的中国第五战区部队依照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订的“东面要保持津浦铁路、北面要保持道清铁路,来巩固我武汉核心基础”的战略方针,在津浦路北段实施攻势行动,在南段实施防御作战,并于次年2月初根据敌我态势,进一步明确提出以下作战方案:“战区决对津浦南段之敌,拒止于淮水以南地区,由其侧方连续予以打击,渐次驱除肃清之。同时巩固鲁南山地。对津浦北段及陇海东段,取侧击之势,牵制敌之南下或西上,以拱卫徐州。”

  19381月中旬,已渡过长江的日军第十三师团由滁县沿津浦路北犯,在张八岭、岱山铺等地即遭刘士毅第三十一军等部节节抵抗。在后续部队的支援下,日军于118日攻占明光,30日攻陷池河镇。池河失守后,第三十一军西撤定远、凤阳一带。日军即兵分两路:主力由明光沿铁路正面北趋临淮关,侧翼由池河镇、三和集、红心铺、燃灯寺西攻凤阳、定远,对津浦路与淮河交会处蚌埠取包围态势。21,临淮关、凤阳、定远陷落;22,蚌埠及淮西要地怀远沦于敌手,淮河阻击战就此展开。

 

一一三师血战小蚌埠

  28日上午,日机24架飞临小蚌埠上空实施轰炸,随后,敌炮兵又对该地进行猛烈轰击,我河岸防御工事被毁殆尽。下午5,300多名日军分乘汽艇、民船及木筏由南岸蚌埠船塘突出,向对岸小蚌埠发起攻击,51军第一一三师三三七旅六七三团官兵沉着应战,毙敌及击中落水者200余名,残敌退回南岸。当晚8时许,日军500多名再行强渡,我守军乘敌半渡,猝予猛击,船覆溺毙者300余名,登岸之敌100余名也被守军用刺刀、手榴弹消灭净尽。入夜11,敌增装甲汽车、战车40余辆,横列南岸堤上,车灯齐启,车炮齐发,掩护700余名日军实施第三次强渡。第一一三师师长周光烈闻报后,当即严令三三七旅旅长窦希哲率部反击。激战至次日凌晨,终将小蚌埠阵地完全收复。

  210日拂晓,敌集中炮火并以多架飞机轮番对小蚌埠作长时间猛烈轰炸,上午10,千余名日军分乘多艘汽艇、木筏蜂拥登岸,守军立即奋起,与敌肉搏,一时转入混战状态。终因第三三七旅苦战两昼夜,官兵未稍喘息,伤亡甚重,再加上日军居高临下控制北岸制高点和原国防工事,使守军火力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小蚌埠再次失陷。

  当日下午1,第三三七旅在前来增援的第三三九旅两个营的配合下,向盘踞小蚌埠的日军发动反击。淮河以北地形开阔,加之敌炮火猛烈,我官兵每前进一步都付出血的代价。不畏牺牲的守军官兵排除万难,勇往迈进,黄昏时分迫近文昌宫、小蚌埠附近。六七七团第九连连长徐旆钧身先士卒格斗负伤,六七八团连长王岐、王文庆均在攀登碉楼时中弹壮烈牺牲。至当晚8,由于敌之后续部队源源增加,守军在付出伤亡300余名官兵的代价后,仍未能将小蚌埠克复。

雷霆万钧反击战

  215,第五十九军第三十八师以二二四团并二二三团之一营为右先遣队,第一八〇师以六七八团并骑兵一排为左先遣队,在第五十一军的配合下,由固镇一线分向涡河南岸怀远、淮河北岸小蚌埠方向推进。

  新锐之师,雷霆万钧。在军长张自忠亲自指挥下,官兵“士气极为振奋,项闻受命攻击,均极踊跃”。至216,右先遣队已将火神庙以南地区日军驱逐,前锋推进至北淝河沿岸苏集、胡口之线;左先遣队在克复新马桥车站后,跟踪追击至曹老集北端,与数百名日军激战,将其大半歼灭,残余之敌向北淝河南岸溃退,第五十九军遂占领曹老集、王庄之线。

  217,第五十九军左、右先遣队继续向淮河以北日军展开攻击,并以灵璧保安队驻守乔集、管家渡、王家庙、袁室集各渡口,掩护第五十九军左侧。当日晚,右先遣队一部进占涡河对岸北小街,进逼怀远;并于次日击退强渡涡河进行反扑的300余名日军,焚毁日军在涡河上所搭浮桥。左先遣队在胡家湾一带与日军激战,并迎击由临淮关渡河之敌,将其击退回淮河南岸。至18日晚,第五十九军先遣部队连续击退日军的数次反扑。左先遣队在乘势进占了津浦铁路以东的淮河北岸大堤后,于当日晚向盘踞小蚌埠的日军发起攻击,激战数小时,将该处300余名日军歼灭大半,其联队长也被当场击毙,残敌狼狈撤回南岸,小蚌埠再度被我军收复。此后,双方隔河对峙,直至5月。

  历时近20天的淮河阻击战尽管未能将渡河日军全部歼灭,但却使其付出了死伤3000余人的代价(中国军队伤亡数为4000余人),为安徽抗日战场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次战斗。同时,这场战斗挫败了津浦线南路日军的北进势头,对当时全国抗战的形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