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人物

魂归浍河好男儿——读张漫萍诗歌《题壁》

发布时间:2019-06-29 19:20 来源:中共蚌埠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作者:郭照东 阅读次数:次 

蚌埠日报编者按: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本报与蚌埠市史志办公室联合开办“红色诗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专栏,旨在通过重读革命前辈们留下的光辉诗篇,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永远铭记他们为民族独立、为人民谋求解放的伟大事业一往无前的赤胆忠心,大力弘扬他们追求真理、义无反顾的革命精神。

张漫萍(1910-1947),原名复礼,化名王若愚、张友文、钟庆田,河南荥阳人。1926年夏至1932年春,在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开始参加党领导的学生运动,并于1928年加入青年团。1932年8月,在北平西单散发传单时被捕,被囚于草岚子监狱。经过狱中残酷斗争的严峻考验,当年冬,他被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后成为狱中党支部干事会成员。1936年,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张漫萍受命回家乡河南,曾任省委委员、省委秘书长和开封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西华中心县委书记等职,进行地方党组织的恢复重建工作。抗战全面爆发后,张漫萍随新四军游击支队由河南转战安徽,先后任营长、营教导员、司令部作战参谋等职,驰骋淮北抗日疆场,参与了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抗战胜利前夕,蚌埠工委(淮河办事处)成立,曾任委员、副书记、书记,组织领导蚌埠秘密党组织的斗争。1947年夏,张漫萍在巡视蚌埠秘密党组织后,于固镇湖沟壮烈牺牲,时年37岁。

题 壁

(1930年)

大丈夫马革裹尸,

行仁事人间时雨。

义侠心抱打不平,

好男儿忠贞国事。

这是一首题写在河南省立洛阳第四师范学校学生宿舍墙壁的一首题壁诗。诗的大意是:一名共产主义者,要有投身革命四海为家、青山处处埋忠骨的远大志向,因为献身革命这是为人民谋求解放的正义事业。为此,要有一颗主持正义抱打这个不平世界的侠客之心,真正的七尺男儿要肩负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担当。诗言志,字里行间透视出作者张漫萍烈士追真理、献身革命的彻底奉献精神。

1928年夏,受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家黄公略到洛阳四师开展革命活动的影响,正在此求学的张漫萍开始研读进步书刊,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并加入共青团。革命理论武装了张漫萍头脑,他决定将名由“复礼”改为“漫萍”,立志要成为一名职业革命者,要像水中浮萍,浪迹天涯,四海为家;要像青萍宝剑,铲除人间不平。这首诗就是他信仰马列主义并立志为之奋斗献身后留下的历史见证。实践已经证明,作者用一腔热血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1932年8月1日,正在北平读大学的张漫萍,在西单散发宣传抗日救亡运动传单时被捕,被囚禁于北平军人反省分院。狱中,他身体虽受到严重摧残,但仍参加了七天七夜绝食斗争,拒绝在“悔过书”上签字。经过狱中残酷斗争的严峻考验,当年冬,他被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后成为狱中党支部干事会成员,成为狱中开展斗争的骨干。经中共中央批准,1936年9月,张漫萍出狱后回家乡河南,和刘子久等担负起重建河南省委、恢复扩大地方党组织、组织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重任,先后任河南省委委员、秘书长和开封市委兼组织部长、西华中心县委书记等职,为河南轰轰烈烈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组织发动的豫东地方武装发展成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理想,张漫萍将个人得失弃之脑后,随新四军第四师战斗在淮北期间,曾任四师营长、营教导员、司令部作战参谋和泗五灵凤县委宣传部长等职,坚持敌后游击斗争,并参与了淮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为开展淮河沿线、津浦铁路南段城市隐蔽斗争和里应外合接收蚌埠,1944年10月,中共蚌埠工委(淮河办事处)成立,他先后任工委委员、副书记、书记,多次冒险以假扮夫妻等形式化装进入蚌埠,组织发动人民群众开展各种隐蔽斗争。

1947年夏,张漫萍在巡视蚌埠秘密党组织后,于怀远陈集被捕,旋即押至固镇湖沟。烈日炎炎下,他被绑在一棵大树上,任凭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共产党是杀不完的!革命是一定要胜利的!”敌人眼见从他口中得不到任何想要的东西,当日夜,将他活活勒死后装入麻袋,魂归浍河,年仅37岁。

人民永远铭记张漫萍烈士的光辉业绩。2003年清明节,张漫萍烈士墓在固镇落成,各级领导、新四军老战士和各界群众代表集会,深切缅怀这位献身异乡的革命英烈。2009年,张漫萍烈士被评为河南省“6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张漫萍烈士的崇高革命精神已化作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人民的心中。

(载《蚌埠日报》2016年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