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如火如荼开展之际,为了采访、拍摄文献纪录片《淮畔烽火》第三集,蚌埠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找到我,让我回忆我父亲韩光辉在蚌埠从事地下工作的往事。
父亲虽于2011年因病去世,但曾与父亲一同在蚌埠从事地下工作的母亲身体尚可,记忆力也不错,可以给我提供一些宝贵的口述资料。为了保险起见,我们夫妻和妹妹、妹夫又进行了商量,尽力共同将这些藏在我们记忆深处的画面激活、还原。
父亲素描
我父亲韩光辉,1924年出生于江苏省睢宁县,194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父亲在世的时候,经常对我们姊妹五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讲述他参加革命的一些故事。父亲参加革命、入党后,开始在家乡从事农会和民兵工作,开展抗日游击斗争,历任邳睢县龙集区委组织干事、区委城市部(敌工部)部长和睢宁联救会副主任等职。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为了加强对城市和交通要道的秘密斗争,为将来城市解放积蓄力量,淮北区党委开始举办城工干部训练班,我父亲参加了1946年初举办的训练班学习。学习结束后,因为父亲有开展敌工工作的经历(任过区委敌工部部长),立即便被中共蚌埠工委(对外称淮河办事处)派往国民党统治区蚌埠开展党的地下工作。
为了掩护身份,父亲化名薛德昌, 他离开家乡时,与我母亲结婚仅有三天时间。离开家乡前,具体到什么地方、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父亲没有告诉任何人,包括新婚的妻子。母亲名叫王叔珍,对于外出工作的父亲很是挂念,但苦于一直不知道他的去向,所以除了焦急中等待别无他法。一天,母亲的一位表亲在蚌埠街头偶然与父亲巧遇,在老家的母亲才知道父亲去了蚌埠。为此,在祖父和外祖父的护送下,母亲也来到蚌埠,在掩护父亲开展革命工作过程中,也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并于194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蚌埠,组织上指示父亲与蚌埠拉洋车工人胡遐科、吕玉标组成党支部,开展党的秘密工作,直属“淮办”领导,不与蚌埠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生横向联系,任务是“立足、交友、蓄势”。
从解放区到敌占区
我父亲到蚌埠的第一天就遭遇大搜查,原打算在吕玉标家凑合过夜,但听外面说“三天不准留人,不准报临时户口”,而我父亲系一口苏北解放区口音,又没有任何身份证明,留在他家中很可能暴露。为此,吕玉标就找到一个熟人开的小旅馆,说我父亲是他“表兄”,托老板照顾两天。当晚,警察到旅馆敲门搜查时,老板娘很机智,警察一到立刻烟茶招待,下半夜登门时还备上夜宵点心,说屋里大通铺上有三个阜阳来蚌埠贩火纸的老妈子,还有一个穷亲戚,要不嫌脏就进去看看。警察看老板娘如此客气,也就不查了。就这样,我父亲在小旅馆里整整憋了三天,没有迈出旅馆大门一步。
当时,党组织活动经费需要自己设法解决。大搜查过后,我父亲想,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首先要想办法谋个职业,这样才能掩护自己,同时养活自己,只有站稳了脚跟,然后广交穷苦劳工朋友,不断发展壮大党组织。开始,我父亲在王台孜给地主当雇工,没地方住,就在别人家屋山头搭个很小的斜披厦,睡觉时要对角睡才能伸直腿。农活很累,稍不留神还被地主辱骂。
过了一段时间,我父亲发现这样工作,身体上的劳累还能忍受,但开展工作受到限制,因为地主看得紧,自己自由活动的时间很少,接触的人也比较单一,不利开展工作。后来,我父亲曾以拉洋车、挑水卖、做小生意(到长淮买秫秸到蚌埠卖)等职业为掩护,这样接触人员比较广泛,时间也可以自己掌握,便于开展工作。就这样,到1948年底我父亲潜伏了近3年,秘密发展党员30多人,并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成立了四个秘密党支部,他同时担任四个支部的书记,圆满完成了党交给的“立足、交友、蓄势”的任务。
从敌占区到解放区
1946年秋,国民党军经过淮北解放区,蚌埠工委“北撤”。不久,父亲与蚌埠工委失去了联系,他在暗中寻找党组织。
1948年秋,形势发生积极变化,我父亲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解放军攻破济南、活捉王耀武的消息,心中大为振奋。随即,他又在报纸上看到了苏北地区有“共匪”活动的消息,父亲就有了去找党组织、接受新任务的想法。
1948年11月,他从蚌埠出发,辗转青阳、半城、睢宁、灵璧等地,向东去找上级党组织。在睢宁,他遇到正在扒铁路的解放区军民,找到地方党组织,亮明身份,打听“淮办”驻地。因为,当时淮海战役已经打响,淮北区党委驻地经常转移,找了几天也没找到。一天中午,我父亲突然看到骑马行军的老战友王子明(后知他时是睢宁县长)时,立刻喊住他说明情况。经他带路,我父亲找到了淮北区党委联络部,在部长柏寒安排下,我父亲分别向淮北区党委书记李世农和淮北司令员赵汇川汇报了蚌埠群众的思想动向和敌军的军事分布,接受了柏寒布置的新任务。他们指示:越是到最后关头,越要注意安全,不能轻易暴露;宣传工作要注意策略;把分散在各行业的党员同时成立四个支部,书记由我父亲一人担任(蚌埠市区三个支部,九龙岗一个支部);同时指示,九龙岗支部重点掌握火车头,不能让敌人开跑。
从解放区再入蚌埠
我父亲接受任务后回蚌埠时,淮海战役仍在进行中,淮河已被敌人封锁,部队派人给我父亲送到淮河北岸后就回去了,我父亲要想办法过淮河。
为了尽快回蚌埠传达执行党的指示,在群众的帮助下,我父亲冒着危险,划个小船偷渡过淮河。返回蚌埠市区后,他迅速向党员进行传达布置,保存力量,继续积极工作,准备迎接蚌埠解放。
1949年1月20日,解放军进入蚌埠,我父亲立刻找到了组织,汇报了情况,接受组织分配的工作。他高兴地换上军装,回到原来住的地方时,把地主老婆吓了一跳。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过去的长工小伙计一下子变成了共产党员啦!
时光荏苒,初心依旧。老一辈革命家无私无畏和不怕牺牲的宝贵品质犹如一座明亮的灯塔,永远指引着我们后人砥砺前行。